近日,剛吐槽完蘋果、三星等品牌手機的像素不足問題,央視又盯上了兒童定位手表。聽聞兒童定位手表輻射肯定比手機低,而且價格越貴輻射越低,為了證實此說法是否屬實,央視《第一時間》欄目決定做一個實驗以辨真?zhèn)巍?/span>
首先,他們讓記者去網上和實體店買了3款兒童定位手表,價格分別是148元、380元、798元。然后他們找了專業(yè)機構,也就是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廣電工程學院進行輻射檢測,同時他們還準備了三部手機做對比檢測。
結果顯示,在待機狀態(tài)下,兒童定位手表與手機的輻射值相同,均在0.002uW/c?,但在撥打電話時輻射值變化巨大,其中148元的兒童定位手表在撥打電話時的輻射峰值最高達2900,是手機撥打電話時的1000倍。另外798元的兒童定位手表撥打電話時的輻射峰值達2100,名列第二,而最后一個380元的兒童定位手表,撥打電話時的峰值僅為176。說明兒童定位手表的輻射與價格無關。
于是,對于此次試驗,央視得出的結論是,兒童定位手表的樣本輻射值遠高于智能手機,此外輻射值的高低也并不與價格有關。
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廣電工程學院的教師張揚表示,智能手表在撥打的瞬間,輻射峰值是非常大的,因為它2G的GSM信號,在發(fā)射連接基站時輻射是最大的,其次是在接通電話瞬間,輻射峰值同樣很大,不過在打電話期間,峰值相對會穩(wěn)定一些。對于造成這個結果,張揚表示智能手表由于受到區(qū)域面積的限制,在廠商提高通話質量的時候,可能會把天線或是發(fā)射頻率做的更大一些。
最后,央視稱,目前市面上的手機需要經過輻射檢測,只有對于人體處于安全范圍的手機才能獲得入網許可證,而兒童定位手表卻沒有相應的生產標準。同時央視援引國內通信業(yè)內人士的言論,發(fā)射功率較高的手表不易長期佩戴。